
机电工程学院简介
机电工程学院简介
机电工程学院始于新余高等专科学校1993年设立的工程系,历经机电与自动化工程系、机械工程学院等变更。2010年开启本科教育,构建了“三维九带”党建引领体系,形成了“六维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,建立了HOPE集誉攻略学风体系。
一、专业介绍
学院现设四个本科专业,即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(省特色专业、校级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核心专业、校级产教融合品牌专业),开设了智能制造和机械设计两大方向,拥有8门省级课程和2个优秀教学团队;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(省级一流本科专业、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、首批工程教育论证试点专业),开设了电力系统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大方向,拥有4门省级一流课程;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设了3D打印技术和钢铁材料加工两大方向,建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3D打印造型师能力认定实训基地;④机器人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+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,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两大方向。学院同时还设有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”微专业、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”第二学士学位专业。
二、师资队伍
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,其中专职教师62人,教授9人,副教授19人、高级工程师2人、高级实验师1人,博士16人。柔性引进北京科技大学高水平学术团队1个。学院现有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人选1人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、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、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、江西省首届赣鄱“555工程”领军人才1人、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、江西省高等学校青年井岗学者1人、江西省远航工程资助人选1人、江西省首批金牌教授1人、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人、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、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(专业)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、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。外聘行业教师39人;省级认证双师双能型教师16人。
三、平台与实验室建设
学院总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,固定资产近3000万元。现建有省级钢铁产业学院、江西省优秀科普基地、新余市智能制造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、新余市3D打印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中心、新余市电力系统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、先进带钢制造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市平台。学院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测评中心、技术服务中心、机电工程中心等多个综合服务平台;机器人技术、电工电子技术、单片机技术、电气控制与PLC、机械制造等30余个实验实训室和开发实验室。
四、对外合作交流
学院与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新余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新余国科特种装备有限公司、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、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江苏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、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规模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,建立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,共建了长效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;与西安交通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江苏大学、江西理工大学、华东交通大学、东华理工大学、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、新余高新开发区钢铁产业园等单位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,实现了资源共享。
五、主要教科研业绩及人才培养
近年来,学院教师获国家级/省级科教研项目70余项,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;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;省级一流课程12门;发表论文500余篇,其中SCI/EI收录170余篇;授权专利100余项;出版教材/学术专著20部。学生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全国电子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“西门子杯”工业自动化挑战赛、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、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150余项,其中获得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2项,学科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0余项;承担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0余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;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,授权专利20余项。近三十年来,学院已培养了各类学生近12000人。其中,入职国家电网、中国电建、中国铁路、国家能源等企事业单位的优质就业超过60%,考取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中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。
学院紧密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“五大战略”及“七大攻坚战”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秉承“求新、求实、求善”的校训和“学以致用、开物成务”的院训,以培养“品德素养好、应用能力强、就业有实力、发展有后劲”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,主动对接社会需求,不断提高服务能力,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奋斗。
机电工程学院
2025年3月
地址: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新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邮编:338004
版权所有:新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